Clash 配置文件简述
最近词元发现之前搭建的代理,访问部分国内网站的时候不光速度很慢,而且有时候会报 PR_END_OF_FILE_ERROR(无法确定内容完整性),就是远程,特别是 CSDN,全站都无法访问。 😮💨 唉:后来发现其实是服务端 WARP 的问题,跟 v2rayA 一毛钱关系都没有。 词元现在使用的 v2rayA 虽然安装起来很方便(Arch Linux CN 有打包),但是对于规则的支持并不算好,并且开启、关闭、切换节点的速度也不尽人意。在网上搜索一通,似乎眼下最完善的内核是 Clash 系列的后继者 Mihomo,因此词元就用它来学习一下如何书写 Clash 配置文件。 💻 客户端选择 Clash 系的客户端在 AUR 上基本全部都有打包。根据词元的测试,似乎还在开发且可用性比较高的,只有 Clash Verge Rev 和 FlClash,而后者的 UI 设计词元看着非常舒服,因此本文就以 FlClash 作为测试客户端。 首先对 FlClash 的软件设置进行调整。虽然诸多 Clash 系客户端使用同一个内核,但是其 UI 设计却千差万别。FlClash 的界面大概是这样的。 在 Tools 栏目中,主要是软件本身和覆写配置文件的选项,前者是主题、日志、自动启动等本地定义的选项,不出现在配置文件中,因此我们首先来完成对其的设置。覆写配置文件的设置主要针对使用远程配置文件(例如机场)的用户,方便修改配置文件。 选项大部分您都应该能理解,说几个比较迷惑的: Logcat:就是日志功能,记录您使用代理访问的网站,关闭之后不会记录,但是似乎需要手动删除之前的记录(位于您的主目录下)。 Auto lost connections:在切换节点之后切断当前存在的连接,开启之后换区域会更加彻底,但是您的下载会被终端。 Only statistics proxy:只对通过的流量进行记录,这时候 FlClash 就变成了一个网络监测工具。 当然这个栏目还有其他功能,比如设置语言、主题、备份之类的,就请您自己探索了。 ⚙️ 配置文件 这当然就是本文的重点了!通过 Clash 配置文件,您可以方便地修改 DNS、分流、(基础)去广告等,至于节点链接,倒成了配置文件中不太重要的一部分了。下面词元参考了一些链接和项目,为行文流畅就不一一列出角标了,一并在文末引用。 ...